山水崛强 仍不失其故我

关于

苏武牧羊北海边(跋)

这篇文字一发出来,苏武的故事就算是正式结束了。


给“苏武牧羊北海边”加了tag,想看全文可以直接走tag。


在跋的前面,写一些感谢的话。


感谢关注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。作为一个文圈新手,深知自己能力不足,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青涩。但每收到大家的赞、转和推荐,心里都非常开心,有种被关注被认可的兴奋哈哈


也很期待有小伙伴能留留言,聊聊这篇文,共鸣也好批评也好,我都洗耳恭听=w=


 @脑洞胖次   @青宁扇纸  @北邙山下尘  @鸭鸭  @君拂   @A君·银镜 还有一个叫“史蘇”的艾特不出来= =


这些id是我经常看到赞转推的,其中不乏史同圈的大大,谢谢你们,给了我这个小白信心努力写下去~



-跋-


这段文字,灵感来源于高中语文《苏武传》里的一段文字:


“积五、六年,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。武能网纺缴,檠弓弩,於靬王爱之,给其衣食。三岁余,王病,赐武马畜、服匿、穹庐。王死后,人众徙去。其冬,丁令盗武牛羊,武复穷厄。”


说实话,一开始对苏武是无感的。汉武帝如此苛待他,他依旧忠心事之,甚至甘愿为之付出生命。在现代,这种忠诚往往被看成是愚蠢。


因此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,我心里有疑惑:最后那个“武复穷厄”,难道不是在暗示,於靬王在的时候,苏武可以算得上是衣食无忧乃至富足吗?既然苏武不愿为匈奴所降,又为何为於靬王所用、接受於靬王的赏赐?又为何整整过了三年,王临死,都要赐他东西?


加上“於靬王爱之”。“爱”字被教科书、教辅书解为“爱重、器重”,但这个词本身实在太暧昧,讲法太多,太让人想入非非。脑洞就这么打开了。


但其实,脑洞开得很快,但写起来并不那么容易。毕竟,首先,这是历史同人,涉及到大汉和匈奴的恩恩怨怨,我并未通读过《汉书》,史实主要是靠百度,难免偏信一家之言,史实上的脱漏还望大家谅解。其次,我阅历不足、笔力也不够,谋篇布局不甚有嚼头,部分地方的描写也过于轻浮,一看就知道是个涉世未深的写手写的,浪费了这么个好脑洞,实在不好意思。最后,苏武和於靬王这两个人本身就不好作同人写:年龄大,年龄差也大,身世背景也复杂,加上苏武在匈奴其实有妻子……问题特别多。


所以写的时候,感觉受各方面掣肘,有时候一小段要写一个小时,一节要断断续续写三四天,甚至实在没灵感就跑去写其他cp……


不过我发誓,虽然自己水平有限、读者不多,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对待这篇史同,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嘛。


简单谈一下对这篇文章、苏武和於靬王的看法吧。


苏武是一个压抑的人。他的前半生,压抑在忠君爱国的教育和盘根错节的社会秩序之间;后半生,又继续着这样的生活。而在匈奴的十九年,尽管史书上这么写,但我们其实是不得而知的,毕竟,苏武孤身在北海;史书写的,是他自己说的,是统治者想要看的,是社会道德所期许的。而《汉书》里那种又红又专的描述,我觉得,难免不近人情。李陵在老母作了人质之时还是投了降,赵破奴也叛了汉,苏武一个父兄皆因皇帝而死、被扔在匈奴那么久的人,如何能完全没有动摇?个人揣测,这不合人性最基本的诉求,是“忠臣”的反天性反常理的脸谱化表达。


因此,我想要写他的动摇,他的挣扎,他的理当被原谅的软弱。而打开苏武这个人心门的钥匙,大概就是於靬王这样一个史书上寥寥几笔的人物。


我认为於靬王是善良的。按照汉书的记载,他是且鞮侯单于之弟。且鞮侯没能成功劝降苏武,他按理说应该对苏武是敬畏的。但他还是去接近了苏武,并赢得了苏武的信任,还在死后赐予他好东西,可见至少对待苏武,他是真心实意的。再联系苏武牧羊北海的背景:在劝降失败后,且鞮侯把他放逐北海,因此苏武更不会投降了。於靬王要赢得苏武的信任,只能通过不劝降、不威逼的方式,平等真诚地交流。


而抛开史书,我想要的於靬王,除了善良,更要是随性的。出于对苏武的隐忍压抑的同情,我希望於靬王是一个自由随性的人,驰骋于天地间,不受羁縻,热爱他所生长的草原,向往一望无际的蓝天。由他来带着苏武暂且忘却庙堂之高,接纳江湖之远,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选择。


基于以上私设,我最满意的章节之一,便是(肆)里苏武祭拜天地的内容。至少是在此刻,苏武是忘却了远在大汉的纷争、不顾身处异乡的孤独,全身心浸没到於靬王为他指出的解脱之路。哪怕一刻也好。


中国的美学,从庙堂到山林,经过了很长的路程。苏武所在的大汉,盛世气象,恢宏壮阔,却不怎么注重自然之美,而崇尚人间的富足、征服和秩序。直到魏晋以降,山水才渐渐入眼。於靬王的自然崇拜、萨满教信仰,对苏武而言是新奇而独特的,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世界的视角,当然也可以说是前卫。两人的相遇,是一次探险,亦是一次逃离。


当然,苏武对於靬王也有影响。苏武本身的忠诚给了於靬王很大的触动。我安排《秦风·无衣》的情节,也就是想说明,这时的於靬王,因为苏武而认识到一种不一样的心灵寄托:不再是建立在自然风物,而是在人与人的联系之上。这种牵挂,会让於靬王从原始的自由中跳脱出来,甘愿忍受一些羁縻,从而体味到痛苦中不乏牺牲的新的自由。当然,现在回读,感觉自己没有表达得很充分,还是很脸红的……


总而言之,这篇同人文,其实写了一个人一生中短暂的逃离。结局必然是虐的,因为史书里写了,於靬王早早就死了。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,苏武也不得不回去,回到大汉,回到旧生活。虽然结果还是一样,但逃离本身并非没有意义。也是为了自勉:总是要跳脱现在的自我,去探索更多的可能。


就是这样。


评论(24)
热度(22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山颜 | Powered by LOFTER